近日,公共事务学院“寻源治水生态行,躬身力行护闽江”追光“河小禹”专项实践团前往宁德市古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奥菲,副院长刘勇教授带领下,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学院林美萍副教授的指导下,实践团先后来到黄孝敏故居、黄田镇、水口镇等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思想溯源 汲取红色力量
实践的第一站,实践团来到平湖黄孝敏故居。步入黄孝敏烈士故居,实践团成员们伴随讲解员的解说,仔细品读了展厅陈列的照片、文字资料、实物展品等,了解到黄孝敏烈士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福州地区党的建设、工人和学生运动及创建闽东苏区和闽中游击根据地作出卓越贡献,感悟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情怀和奋斗精神。
躬身力行 化身“河小禹”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实践团于金翼之家“四下基层”基地开展“红色传承,绿动未来,‘禹’你共创河清海晏”主题演讲活动,将“河小禹”专项行动、古田县河长制与“移动的红色课堂”结合起来,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小禹护河”。实践团在河小禹专项演讲活动中,共同学习河湖保护知识理念和方法,互相交流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传承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清澈的河流与湖泊成为子孙后代得以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让革命精神在生态保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在黄田镇,实践团开展了巡游闽江活动。勘察过程中,大家发现曾经密布的养殖网箱已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江水和生态的回归。沿途中,黄田镇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吴祥青告诉实践团,网箱治理的关键在于做渔民的思想工作。随着原先“靠水吃水”既定模式的改变,即使是有着政府对于产业转型的专业指导与政策的大力支持,渔民的生计问题仍旧困难重重。解放思想、探寻出路、改善民生,已然成为当地政府与居民的首要任务。通过此番巡游活动,实践团对生态环境治理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当地渔民为保护祖国大好河山所付出的艰辛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勤奋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到基层为人民服务。
寻源治水 探寻治理密码
在古田县文旅局,文旅局三级主任科员洪心连、环翠屏湖文旅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江杉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实践团师生座谈。黄江杉介绍了古田县的“迁移”历史、河湖水文现状、水质治理措施和成果等,并从文旅视角畅谈水文环境保护与开发价值。随后,实践团成员对洪心连、黄江杉进行访谈,通过深度交流,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领悟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表示要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翠屏湖畔,风光旖旎,宛若诗行跃然纸上,正是对“幸福河湖”理念最生动的注解。实践团一行来到坐落于湖畔的翠屏湖派出所参观访问。翠屏湖派出所所长陆勇青警长向师生们介绍了翠屏湖生态治理的一系列行动措施。其中,全国首创双警(景)长制“生态警务 警民共建”、“生态警务景林共建”、“生态警务 景企共建”模式、“两队一室”建设以及翠屏湖实时监控系统的工作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座谈会上,古田县水利局副局长刘义齐、陆勇青所长分别站在水利和警务的角度,就河长制与翠屏湖在警民协同、多部门合力、高科技赋能各方面的优势互补,形成“警(景)长+N”的创新性转化成果进行了介绍。相关做法中体现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值得实践团学习与借鉴。
来到水口镇政府,实践团与镇人大主席姚文清、二级主任科员刘贤生、三级主任科员黄光信以及各村村干部们围坐交谈,聆听水口镇的故事,聚焦网箱整治成效、绿色发展规划展开交流。师生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深入了解养殖户的需求和关切,及时主动排查化解反映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实践团成员们对水口镇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做好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印象深刻,希望能以自身专业知识为保护闽江水源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追光“河小禹”专项实践团打造将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课堂,教育引导大家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担当的同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古田县河湖保护和治理积极献计献策。下一阶段,实践团将深化开展“河小禹”专项活动,围绕“六个一”持续开展各项工作,持续开展学习,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调研报告、实践报告、实践视频、“青春思政课 青马学员说”实践纪实视频等,用实践增长才能,用成果记录收获,有理想、敢担当、善作为,以青春之名,以汗水为墨,在新时代治水征程上作出新的贡献。